读图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传奇
故事从13个人、3年、10亿美元这几个关键词讲起。
Instagram,一家仅有13名员工、专注做“移动图片分享”应用的小公司,从建立至今仅仅过了3年的时间,最后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身价收购。没有悬念,没有噱头,有的只是令人咋舌的结局。
消息既出,引无数人开始重新审视Instagram,关注它的前世今生。
故事的源起,是两个有共同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一拍即合的他们最初的设想是一款基于LBS的位置分享服务,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他们发现功能过多反而会失去重点,因此他们决定只留下图片编辑和图片分享两种功能,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Instagram。人们利用它可以随时拍照,并利用这款应用的滤镜美化功能对图片进行编辑,然后一键分享到多个社交平台,如Facebook、Twitter、Flickr和新浪微博。
这款起初只运行在iPhone手机上的免费应用上线一周,即拥有了10万用户;而在之后的3个月,这款应用的下载量更是呈爆发式增长,用户数量达到100万;再过一个半月的时间,其下载量又翻了一倍,达到惊人的200万;截至2012年4月,Instagram用户数量已经远远超过3000万。
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到庞大的社交平台,Instagram的成功或许有着很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它的创始人之一希斯特罗姆良好的人脉关系以及旧金山适宜的创业环境等等。这些我们姑且不表,只来探寻Instagram关于良好用户体验方面所做的极致努力。
场景化设计是成功诀窍
资深互联网评论家洪波在讨论中表示:Instagram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不断的适应用户需要,“最终将产品简化为有趣味的照片分享,并专心将产品做得简洁”。
简单是Instagram的代名词。
登陆Instagram的官方页面,你会看到和它的应用程序一样简单至极的内容,除了客户端下载提示,你甚至看不到用户注册设置。事实证明:最简便的方式往往会成为用户的第一选择,因为简单的设计比复杂的应用要容易很多。用户的使用门槛在一切以简单为目的的前提下变得几乎没有。你只需要打开App、拍照、输入信息、上传、分享即可。也正因了彻头彻尾的简单,Instagram才会迅速扩散蔓延,在极短的时间积聚了惊人的用户量。
移动应用的产品设计中,很多开发者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增加很多用户可能用到的功能,过于大而全反而让用户搞不清楚,这个程序到底该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有过切身体会的布丁网CEO徐磊认为:“场景化设计、解决用户实际需求或潜在需求是应用开发的核心价值所在。”
徐磊负责的布丁爱生活定位是生活娱乐助手,他们希望用户在这里找到美食、娱乐等等各种有用的信息。最初,徐磊的团队想当然地认为:用户应该在任何有需要的情况下都会打开这款应用。而现实却是,用户只有到电影院看电影、到餐厅吃饭时才会想到在手机上找相关的应用。于是,他们开始领悟到场景化设计的重要性。2011年4月布丁爱生活拆分出几个单独的产品——布丁优惠券、布丁电影等等。分拆之后,“布丁优惠券”iPhone版本上线,16小时就登上AppStore生活类排名第一,第二天占据中国区总榜第二,打败了许多重量级应用。
重视场景化设计因而收获颇丰的不止Instagram,也不止布丁网。最近风靡的“你画我猜”也是成功的范例。自2012年2月上线后,这款游戏短短6周下载量就突破了3000万次,日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在苹果和安卓平台上,“DrawSomething”坐拥收费和免费4个下载冠军。这是APP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疯狂。而究其根源,无外乎简单的游戏概念、通俗易懂的游戏内容、以及与社交的完美整合。
用户需求是价值核心
“创新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从一开始就要定义出一个明确而有趣的用户场景。”谈到场景化设计的重要性,应用汇CEO罗川如是说。中国电信天翼空间产业链合作总监李旦则表示“现在太多人考虑趋势、规模、商业模式而唯独忽略了产品体验”。
移动开发者总在为自己的应用无人问津找各种客观理由,比如用户习惯尚需培养、带宽问题是制约瓶颈、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仍低、同质化应用泛滥等等。但是扪心自问,自创业之初,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是跟流行趋势还是仿成功个案?是考虑盈利模式还是考虑融资难易?用户需求?这些恐怕不过是许多人挂在嘴边堂而皇之的空谈而已。其实,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并不只是说说那么简单,中国也有很多类似Instagram的应用,但多数是杂而不精的同质化产品,无人问津也是意料中的事。
因此,是时候败一下移动互联网的虚火了。移动应用开发者若确实能从用户体验、用户需求出发,潜心思考,自己到底能为用户做些什么。也许,下一个被羡慕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