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经济报道:盛大集团军
    时间:2008-11-16   作者:佚名   出处:互联网

    ""盛大将游戏业务分为SDG(游戏事业部)和SDO(在线事业部),这将大大降低盛大游戏业务未来的不确定性。在盛大文学CEO侯小强看来,当互联网公司发展到较大规模时,决策机制上的调整很重要,更为关键的是,从盛大文学开始,盛大旗下可以再设一系列的公司,同时,盛大的业务也可以从游戏拓展开去,集团化的架构便逐渐清晰。

      互联网的冬天,网游行业成了令人羡慕的“避风港”。

    近期,各大网游公司相继公布了三季报,其中,腾讯的净利比上季度增长14.5%,达7.435亿元,其中网游的收入为6.799亿元,环比增长 50.3%;网易的净利为人民币3.1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4%,其中网游收入(占总营收的85%)环比增长13%。而巨人由于收费模式调整,短期的业绩同比下滑了53.8%,净利润为1.341亿元人民币。

    “未来两年内,即便发生经济危机,也难以拖累网游行业的增长。”易观国际分析师易飞凡认为,“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会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同时会追求更廉价的娱乐,一个月只需花费几十元的网游显然是个很好的娱乐选择。人们在削减支出时也会将网游支出排在最后几项。”

    尽管国内网游巨头盛大还未发布三季报,但从其近期的股价表现中可以窥出端倪。从今年8月5日到11月5日,盛大股价下跌了5.04%,巨人网络下跌了24.82%,第九城市下跌了43.92%,完美时空则下跌了27.94%。11月4日,美国的华尔街策略公司(Wall Street Strategies Inc.)分析师Brian Sozzi发布对盛大的分析报告,重申盛大的“买入”评级。报告中称,盛大将“继续受益于强劲的游戏产品线,新游戏的不断上线和焕发活力,在一定周期上消除了投资者对游戏周期的担心,夯实了企业竞争力”。易飞凡认同这一看法,他认为盛大网络游戏基本面值得关注:“盛大过去的九个季度营业额均保持增长,季度复合环比增长率为10.5%。业绩的持续增长表明了盛大游戏战略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盛大将游戏业务分为SDG(游戏事业部)和SDO(在线事业部),这将大大降低盛大游戏业务未来的不确定性。”

    以代理商身份起家的国内网游公司,单纯依赖一两款游戏赚钱的最佳时期已经过去。作为行业老大的盛大,压力自然不小。如果说大量增加游戏数量,是为了削弱单款游戏生命周期对公司盈利带来的波动,获得较为平稳的发展——那么如今,盛大显然有了比单纯地丰富产品线更深层和立体的想法。

    今年,几乎在同一时间,盛大宣布成立盛大游戏(SDG)、盛大平台(SDO),3个月后,盛大文学成立,进而形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局面,一个集团公司的雏形破茧而出。

    游戏、文学、平台,这三者不仅构成了盛大当下的集团化架构,还能形成互动,以实现业务的协同效应。按照陈天桥的理想状态,盛大搭建平台,是为了借助这种凝聚力创造用户的需求,通过文学和游戏内容的互相渗透,来增加用户的黏度,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而一旦平台形成并逐渐“长大”,到时,手握用户的盛大则可以开始更宏大的上层建筑。

    而目前除了游戏之外,平台上的新建筑仅仅只是一栋“文学大楼”。

    娱乐新起点

    在盛大文学CEO侯小强看来,当互联网公司发展到较大规模时,决策机制上的调整很重要,更为关键的是,从盛大文学开始,盛大旗下可以再设一系列的公司,同时,盛大的业务也可以从游戏拓展开去,集团化的架构便逐渐清晰。

    做游戏的盛大最初是在4年前玩起文学来。2004年10月,盛大收购了起点中文网,这是盛大在该年5月上市之后的一笔引人关注的投资。盛大内部人士称,盛大一直没有放松在文学领域的投入。“第一年是整合完善服务平台系统,而后进行二次注资,2007年盛大向起点追加投资1亿元;今年,盛大又投资了‘晋江原创网’和‘红袖添香网’,同原来的起点一起成立了盛大文学。”

    盛大文学的成立,是盛大称之为公司正式进入集团化发展的轨道的标志事件。自此,盛大文学从一个附属的部门摇身一变为独立的公司,这让盛大看起来丰腴一些,不再单薄得仅仅戴着“游戏公司”的袖章;从组织机构上看,开始逐渐接近陈天桥三年前所设想的“互动娱乐媒体”。

    在盛大文学CEO侯小强看来,当互联网公司发展到较大规模时,决策机制上的调整很重要,更为关键的是,从盛大文学开始,盛大旗下可以再设一系列的公司,同时,盛大的业务也可以从游戏拓展开去,集团化的架构便逐渐清晰。

    在盛大体系内,文学公司显而易见的功能便是为游戏提供创意来源。换句话说,盛大文学能够和原有的游戏事业部进行互动,以丰富平台内容,培养用户的兴趣。

    在盛大畅想的理想状态下,盛大的游戏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成为起点的阅读用户,起点的文学内容也可以为游戏提供创意,文学是源头,到了最后,游戏也可能变为文学的分支。眼下,热门小说《鬼吹灯》已经改编成为网络游戏进入公测,这样一来,“原本《鬼吹灯》的读者就会变成这款游戏的忠实玩家,这一点和电影带动游戏、游戏促进电影的道理是相通的”。

    另一种解释是,当用户都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时,盛大的平台往往能“将它们挖掘出来”,并考虑如何让用户长期待在这儿,即数据库营销精耕。“盛大目前的数据库中有6000多亿条记录,用户的每一次行为我们都有记录,我们只要随时随地去做分析就行。”

    不过,就“文学和游戏互动”这一想法,乍一看觉得挺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却不尽然。文学爱好者和游戏玩家并不是一个完全匹配的群体,“让读文学的人玩游戏或许还可行,但让玩家去读文学则不太可能”,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更主要的是,故事的理念再好,如果研发团队的水平不够硬,设计出的游戏“只是空有一个名字而已”,玩家不会因为一个名字而去玩游戏,最终在意的还是游戏内容。如此一来,难免会降低整个平台的协同效应。

    对此,盛大传播总监诸葛辉指出,文学读者与游戏玩家完全匹配不一定是好事,“两个群体互补才比较好”,这样才能互相为对方带去一部分用户。在他看来,“起点被纳入盛大之后,注册用户数在几年内翻了几倍,这正是互补带来的好处”。

    事实上,除去互动效应,“认为文学公司仅仅就是为游戏提供创意和用户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侯小强指出。尽管文学公司的收入只有区区几千万,占盛大总收入的2%左右,但“它和其他事业部的地位和辈分是相同的”。

    “文学是一切娱乐的起点,盛大看中的是整个文学产业,我们是将文学公司当成产业来运营的,绝不仅仅是为游戏提供脚本。”侯小强称,而这种产业化运营思路也需要集团体制来承载和支撑。

    既然是产业化运营,文学公司的商业模式便不仅仅是收费阅读,根据盛大的计划,文学公司将成为一家专业运营版权的公司。

    “起点这样的文学网站拥有中国最原始、最有创意的网民每天写的故事,我们可以把这些版权拿在手上,在这个基础上收费、出书,改编成游戏、电影、动漫等,这是盛大用新技术、新模式打造的新文化产业的尝试。”诸葛辉认为。

    “我们有20万部作品,近万名签约作者,文学作品占到网络文学市场份额的70%。盛大文学未来的定位是做世界小说工厂,通过商业化、工业化的运营手段,源源不断地提供有版权的内容。”在侯小强眼里,游戏版权只是文学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将来,公司会着重转向电影电视剧的输出,甚至向国外输出。眼下,收费阅读仍占据盛大文学收入的绝大部分,但如果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未来版权的收入会占据一半”。

    以游戏起家的盛大已经初步完成新的布局,文学在未来或许会成为其“另一只翅膀”,尽管目前来自文学的收入微乎其微,但谁能说线上阅读不会成为下一出“网络游戏”呢?

    “盛大文学将逐渐成为与盛大游戏齐头并进的一部分,”诸葛辉这样表示,“同时,盛大在线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成为数字内容的出版平台。”

    不难发现,在向文学和服务领域延伸后,盛大的集团化架构已经清晰地确立。除了朝内容产业扩张,盛大还希望在互联网服务上下功夫,采用联合运营的模式,为其他互联网内容商提供一个内容运营的基础平台,而这“比单纯地做内容更能抵御风险”。

    如今的盛大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希望以全方位的平台服务、多产品运营、广泛的投资等方式,逐渐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几年后,我们希望人们谈起盛大的时候,想到的绝不仅仅是网络游戏,盛大是一家文化公司,我们的目标恰恰就是互动娱乐媒体。”

    事实上,以代理起家的盛大,很早就意识到了代理模式的局限性,毕竟盛大曾因为上游受制于人,而一度陷入经营危机。

    从盒子到平台

    平台战略可以说是盒子的一种变形。平台在盒子的基础上刨去了两样东西:一是机顶盒这样的具体硬件,二是抛弃了“非要用户改变习惯”的做法。“未来,这个平台就像一个超市,不仅仅是游戏,只要是虚拟类,文化类,依托互联网实现的产品,我们都能做营销。”

    凭着成功代理几款游戏一路高歌猛进的盛大,在2004年-2005年间遇到了进退两难的窘境。

    首先是与韩国游戏开发商Actoz的利益纠纷,最终,盛大收购Actoz部分股权。事后诸葛辉说,这不是一笔好买卖。2005年盛大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盛大各项指标上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甚至有个别回落。而第四季度运营已然陷入亏损,出现净亏损5.39亿,而亏损的原因则是:由于盛大为手中持有的38%的Actoz股份的公允价值,计提了总计5.21亿元人民币(6460万美元)的非现金形式的减值准备。Actoz则是开发出《传奇》游戏的韩国公司。这一切都说明,盛大的快速增长期已是明日黄花,单纯靠代理挣钱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

    在网游行业,产品创新关乎着公司生存。成功者往往是一代产品在赚钱,二代产品在推广,三代甚至四代产品在研发。盛大最初的成功,一是选择了一两款符合国内玩家口味的游戏,二是合适的推广力度和营销网络。但这种方式在激烈的竞争中并不具备长久的优势。2005年时,当盛大代理的韩国游戏开始走下坡时,新的聚集人气的热点尚未形成,这与其当时的研发能力不无关系。

    旧的根据地已经不稳,新的还没形成;青黄不接之际,盛大却奏出转型二部曲。

    在2005年11月,盛大突然宣布三款支柱游戏实行免费运营,以此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盛大创造性地设计出经营道具的游戏增值服务这一商业模式。与此同时,陈天桥将目光转向了数字家庭娱乐,即“盒子”战略。2005年末,“盛大易宝”高调上市。

    盛大易宝(EZ),一个旨在打通电脑与电视、网络与信息的机顶盒,但因为投资者的不理解与开拓的不顺利而折戟沉沙。即便今天看来,对于盛大来说,“盒子”依然是一个“水太深”的领域,这亦是EZ夭折的深层次原因所在。它需要在内容提供商、硬件厂商、电信运营商、监管部门等多个部门之间整合资源和平衡利益,这让盛大有些力不从心,甚至焦头烂额。更为关键的是,它犯了“生不逢时”的错误,接近陈天桥的人士对此评价是:当时的陈天桥在“错误的时间,用了错误的团队,执行了一件正确的事”。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三年前,盛大预测如今的数字家庭娱乐用户数和现实的数据有着天壤之别;更何况,“如今的家庭可以收到全国上百个卫视频道,为什么要装盒子呢?仅仅是为了一些看不到的比赛和影片吗?”此外,“盒子”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引导玩家用电视上网,玩各种小游戏,甚至可以在电视这块屏幕上玩《传奇》,但要改变普通人的固有习惯谈何容易。在这种情况下,“盒子”成了一个美丽的错误。

    但时至今日,盛大依然对盒子念念不忘,期望有朝一日它也能“长大成人”,成为家中的一份子。如今,盛大推出的不少游戏都支持EZ平台,可见,盛大并未抛弃EZ。

    “我并不认为这个决策是错误的,相反,这个战略我们一直在坚持。”诸葛辉表示,“三年前我们准备将产品大规模推向市场,但后来因为一些关系的沟通问题没有继续下去,现在依然是这个状态。”

    平台战略可以说是盒子的一种延伸。只不过,平台在盒子的基础上刨去了两样东西:一是机顶盒这样的具体硬件,二是抛弃了“非要用户改变习惯”的做法。

    目前,盛大平台包括5个统一的概念:统一的销售服务、统一的计费系统、统一的客户服务、统一的技术保障和统一的账号管理。玩家在盛大平台上的任何一款游戏注册,都可以享受这些统一的后台服务,可以在任意喜欢的游戏间穿梭切换。而于盛大而言,这个平台拥有巨大用户群,他们也是盛大新游戏的潜在用户和推广者,对于游戏之间互相分享资源,降低运营成本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根据盛大相关人士介绍,其在全国有30多万的零售点,多种付费方式,近500个客服人员。“这些用户的积累又可以推进更多新游戏的开发,之后雪球就越滚越大。相比之下,如今许多小型游戏公司,没有客服,没有付费渠道,处境十分窘迫。”

    在陈天桥的计划中,这个平台未来就要做成一个“营销服务提供商”的角色,成为百款游戏,乃至其他文化产品的运作平台。“未来,这个平台就像一个超市,不仅仅是游戏,只要是虚拟类、文化类,依托互联网实现的产品,我们都能做营销。打个比方,只要超市的货架搭好了,人们只要往上放东西就行。”在诸葛辉看来,营销服务最核心的概念就是用户,只要拥有这部分资源,便能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为他人作嫁衣”。

    通常,在产业链的分工中,谁最擅长某个环节,最能在这个环节上省钱,谁就从事这部分的工作。目前看来,盛大的平台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从盛大内部获得的数据是。“公司在运营一款新游戏时,从研发成功到上线运作,整个成本比行业的平均水平低20%至30%,运营团队的人数也少了20%至30%,这是因为平台的客服人员可以解决很多通用型的工作,利用协同性降低成本。”

    在陈天桥眼里,“盛大的平台战略使其率先成为不纯粹靠内容打天下的公司。”公司如今推行的服务概念,似乎印证了一家新兴公司向成熟公司的转变。如果说新兴公司需要的是激情,靠一两款游戏打天下,那么成熟公司则需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有人说,平台战略实际上是回归到陈天桥做投资的老本行,盛大正向网游投资公司的方向转型。在诸葛辉眼里,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当一家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它会抓住产业里附加值最高的部分来做,这其中就包括投资的环节。盛大近年来做了大量的收购兼并,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来和主业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

    不难发现,盛大自美国上市后,便逐步展开了攻城略地的行动,在陆续收购Zona、浩方在线、边锋棋牌、数位红、起点中文网、Actoz 后,2007年盛大又推出了“风云计划”、“18计划”和“20计划”,通过前期投资的方式,以约30亿的资金扶植网络游戏研发工作室。对这些小型工作室来说,盛大的平台无疑是一块最好的“试验田”,而对于盛大来说,在壮大研发队伍的同时,也拓宽了平台的产品线,减小了单个游戏生命周期对业绩的影响。

    强势服务者

    当它在游戏领域过于强大时,很难想象别家公司会愿意把游戏放到这个平台上运营。

    平台战略的前景似乎很美好,但在目前,平台还过分依赖于游戏事业部,难以真正独立。而其他公司的大型网游,也鲜见在盛大的平台上运营。

    这不禁要归结于盛大的“强势服务者”形象。当它在游戏领域过于强大时,很难想象别家公司会愿意把游戏放到这个平台上运营。

    “我想这会是一个培育的过程,我们现在对外的合作非常开放。”盛大CEO兼CTO谭群钊称,“从游戏的角度看,大家在同一个市场,而市场本身就是开放的。如果别的网游公司不用盛大的平台,它同样要与盛大竞争,而与盛大合作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渠道。”

    而业内对此的评价是,盛大的平台对一些小型工作室确实很有吸引力,因为将运营外包、做单纯的研发公司可以省去大量的费用;不过也有一些被盛大“ 垂青”过的经营网页游戏的公司,则因条件过于苛刻而拒绝牵手盛大。一旦网游公司上了规模,就会选择牢牢将用户握在手中,很难将这部分业务转让出去。除去盛大本身投资的公司外,真正采用“联合运营模式”在盛大平台上运行的游戏实际屈指可数。

    以暴雨娱乐为例,公司有两款公测成功的游戏和自己的渠道及研发团队,其CEO朱威廉认为,“公司将研发和运营全抓在自己手上比较妥当。”原因很明显,一旦将运营环节外包,将大大摊薄公司的利润率。在2006年之前,朱威廉曾任盛大公司的副总裁。

    作为一家强势的服务者,盛大的确需要花更多力气打动竞争对手。因为根据外界猜测,“与盛大合作,至少是五五分成,盛大甚至会拿大头。”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公司很有可能在合作中丧失话语权。如此看来,盛大平台必须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因为一旦分走太多蛋糕,让中小公司看不到明显好处,那么,这些产品本身就该打个问号,同时平台也会难成气候。

    但诸葛辉称,事实上盛大的合作与分成方式多种多样,没有两个相同的个案。“比如,盛大投资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可以反过来使用盛大平台上的资源。绝大多数情况下,盛大提供的是一揽子的方案,投资平台和业务平台以打包的方式提供给小企业。”具体说来,投资包括债转股,股转债,以及业绩条款等,平台则涵盖盛大的人才、渠道、硬件投入等,“最后的成果大家都有参与。”而在谈合作条件时,盛大总是“非常低调,首先为合作伙伴考虑”。

    上海麦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是个鲜活的例子。麦石是盛大“18计划”所投资的团队,公司开发的《鬼吹灯》游戏目前已经进入内测。据悉,《鬼吹灯》的文学作品版权属于起点,游戏事业部在向起点购买了版权后,将作品免费提供给了麦石团队,同时,麦石开发出的游戏将放在盛大的平台上运营。待作品盈利后,双方再进行分成。

    “盛大为我们提供了近1000万人民币的投资,以及大部分的电脑和软硬件,同时提供平台来运营游戏。相应的,盛大有权在一定时期内购买麦石最高 20%的股权。”麦石信息董事长陈富明告诉记者。换句话说,尽管盛大在麦石中有一定的投资,但目前并不占公司任何股份,不过陈富明相信,“关于股权的谈判在今年底应该会完成”。

    除了购股权外,双方还会就游戏的收入进行分成。一般说来,麦石提供研发服务和对游戏运营的想法,盛大提供运营中的执行环节,在收入分成上,研发部分是小头,运营是大头,其中,运营部分再分一块收入给麦石。

    “麦石的收入扣去研发人员费用,盛大的收入扣去渠道、客服等成本,双方的利润实际差不多。”陈富明估计,“实际上,相比于VC,盛大的投资回报率要低一些。”在他看来,合作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共同将蛋糕做大,彼此才能获得满意的收获,因为“如果市场很小,谈分成便没有太大意义”。

    而当小型游戏公司一旦在平台上发展壮大,掌握话语权后,这些游戏是否会离开盛大平台?双方的利益又是否会重新分割?譬如麦石与盛大签了三年的合约,三年后,双方能否继续合作仍是未知数。或许,陈天桥仍会想出不少创新的模式,比如用非常合理的价格将游戏并购进来,但至少目前“还没有碰到具体的案例 ”。

    不久前的一则有趣消息同样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史玉柱的营销团队已经开始为五粮液的保健品做推广,提供营销外包服务。那么不妨想像下,善于销售的巨人或许也将更积极地进入到平台之争,毕竟巨人已经入股51.com,要将巨人与后者整合形成协同效应,巨人势必也将要打造自己的平台,而这一平台将是盛大平台的潜在竞争者。不久的将来,或许会有更多网游公司加入平台的竞争中来。

    面对这种潜在的威胁,盛大的看法是:在公司9年的发展中,盛大形成了“不仅仅为一两款游戏提供服务的平台”,同时,“如果其他网游公司的服务做得好,盛大游戏也不排斥用其他公司的平台。”

    在这个基础上,带有过深“游戏烙印”的盛大,未来是否会不断降低自有游戏运营在收入中的比例,提升平台的收入,从而遮去锋芒,打造一个“运营服务商”的角色?

    这看起来似乎不太可能。就目前而言,盛大的游戏的收入占了80%以上,公司不会为了平台而故意降低游戏收入。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这两年的业绩要不断拉升,行业竞争又异常激烈,必须将着眼点放在游戏上。换句话说,受制于资本市场的盛大一边在调整战略,一边又在看营收增长。平台战略是他长远的目标,游戏才是眼下要保障的收入来源。

    谭群钊也表示,公司不会刻意压低游戏收入,只是“希望平台能够更加开放。毕竟,其他公司的游戏在盛大的平台上取得成功,会给盛大带来一部分收入;即使不成功,对盛大也并无影响。从长远上看,这种合作是互惠互利的”。

    但无论怎样,平台战略要走向成熟稳健,至少还有一到两年的时间。只有不断夯实基础,不断产生吸引用户的内容,才能最终发挥威力和效应。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网友留言/评论

    我要留言/评论